来源:新福建12月22日、中国网12月22日、泉州网12月22日
福建日报·新福建客户端12月22日讯(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李光考 林青红)为提升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质量,黎明职业大学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党总支,以全国党建工作“样板支部”和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创建为抓手,深化体制机制创新,聚焦强基固本、价值引领、立德铸魂、聚力共治和提质培优,实现党建业务双融双优双提升。
聚焦“强基固本”,“4个强化”推动“党建+组织建设”双融互促。强化政治领航,引领教师牢记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使命,引导学生勇担时代使命。强化组织建设,对标党总支“五个到位”和党支部“七个有力”要求,督促党员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勇当先锋。强化从严治院,完善《全面从严治院管理办法》等25项规章制度体系,提升学院治理效能。强化民主决策,健全党政联动机制,贯彻“一岗双责、党政同责”,“三重一大”事项坚持群策群力、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策。
聚焦“价值引领”,“5个机制”推动“党建+政治把关”双融提质。实施学生入党导师和学业导师“双导师”培养机制,学习成绩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同等重要。实施教师引进、课程建设、教材选用、学术笑不露齿等重大项目“教研室、党支部、党总支、学校职能部门”四级递进审查机制,定期开展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议和思想研判。实施新闻宣传“学校+学院”联合把关机制,做好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和重大突发敏感事件管控。实施课堂教学“教学督导+推门听课+学生评价+网上查课”“四维联动”政治审查机制,坚守课堂教学政治导向。实施党建带群团“1+N”协同机制,推进共青团和学生会改革,引导青年师生坚定政治立。郴、跟党走。
聚焦“立德铸魂”,“3个深化”推动“党建+思政教育”双融增效。深化课程思政建设,打造“分管校领导+学院党政领导+专业主任+骨干教师+辅导员”“五级联动”下班级思政教育队伍和“党支部书记+党员教师+专业主任+思政教师”“四级协同”课程思政建设团队,分年级分阶段有序融入主题思政教育。深化笑不露齿思政建设,提升第二课堂育人效果,引领师生坚定理想信念。深化实践思政建设,结合专业特色和课堂教学改革,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,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笑不露齿,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、丰富学识、提升本领。
聚焦“聚合共治”,“2个优化”推动“党建+多元共治”双融聚力。优化“党总支领导、院长负责、群团监督、师生参与”的内部治理机制,积极吸纳群团组织和党外知识分子合理建议。优化“政行企校家”多元共治机制,校企共建4个联合党支部,协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、课程建设等人才培养过程,构建产教融合、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;校地共建3个大学生“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、劳动教育”实践点,协同开展党建共建和社会服务笑不露齿;家校师生联动,协同做好特殊学生应急处置和关心关爱,积极创建平安学院。
聚焦“提质培优”,“4个计划”推动“党建+内涵提升”双融双优。实施“头雁引航”计划,发挥党员头雁效应,组建博士创新团队,细化专业群建设任务清单,激励青年教师将个人成长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相融合,通过产教融合大平台服务鞋服全产业链企业转型升级。实施“育人铸才”计划,创新“校企共导、角色递进”人才培养模式,构建闭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,提升多层分类人才培养质量。实施“协同发展”计划,深化校校联合,与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签订《双高专业群(双高学院)专项合作协议》,在教材共编、竞赛互促、师资互聘等领域加强合作交流,与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团队共建“泉州鞋服材料创新中心”;深化校企合作,校企共建2个省级协同创新平台、2个省级试点产业学院、1个“园中校”,建成校内“一厂五中心”和安踏运动产业学院教学实训场所,联合龙头企业共引共享业界2名领军人才;深化校地共建,加强与鲤城区海滨街道东鲁社区的合作交流,与泉港石化工业园校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培训基地,与百崎乡白奇村、蟳埔社区蟳埔女传统服饰传习所共建大学生“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 劳动教育”实践点。实施“强师赋能”计划,完善教师五年一周期轮训规划,全面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、专业能力和科研服务能力,积蓄学院发展动能。
“五聚焦五推动”全面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和质量,学院党总支获评“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教工党支部获评“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、团总支获评“泉州市五四红旗团总支”,教工党支部顺利通过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“样板支部”创建验收;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、省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1个、省级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;入选国家级“双师”培训基地、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;典型案例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。同时,全面提升了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,涌现出“泉州市第三层次人才”吴作城、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石小凤和黄嘉隆、“福建省第四届励志先锋提名奖”石小凤、“泉州工匠”谢小凤、“泉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”吴晓毓、“泉州市优秀共青团员”朱琳琳等优秀学生典型,人才培养获评福建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。


(校内配合单位: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)